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一季度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呈现韧性。2025年1~3月,在美国对华先后加征两轮各10%的关税影响下,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同比仍实现5.8%的增长。进口表现相对疲弱,一季度累计同比下跌7%。在“出口韧性+进口疲弱”的组合下,贸易顺差高达2729.7亿美元。
从贸易伙伴看,东盟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成为中国出口维持韧性的关键,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出口保持一定增速。
发达经济体方面,2025年1~3月,我国对美国、欧盟的出口分别录得同比增速4.10%和4.97%,其中3月当月的同比增速高达9.1%和10.3%。据新华社,2025年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分别签署《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和《互惠贸易和关税备忘录》,要求相关部门调查美国与中国以及其他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关系,并在4月初之前形成调查结论。当时,市场普遍预期美国可能会在相关调查结论出炉后进一步对中国加征关税,并且越南、韩国、印度可能也会成为美国“对等关税”的覆盖目标。因此外贸企业可能在3月份加快向海外抢运,以赶在新增对华关税和“对等关税”落地前尽可能多出口。
新兴市场方面,今年一季度,东盟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我国对东盟出口实现7.8%的同比高增,其中对越南、泰国、印尼等国的出口同比增速超10%。我国对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出口同样表现亮眼,分别录得同比增速9.7%、10.8%。此外,伴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根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26万亿元,增长2.2%,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占我国整体外贸比重继续提升至51.1%。
从贸易商品看,汽车、家电、半导体产业链、交运设备产业链、机械设备等相关商品出口维持较好表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开始承压。
受全球需求旺盛和我国船舶行业竞争力提升的支撑,2024年以来我国船舶出口呈现高景气。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全年,我国船舶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3.8%、58.8%和49.7%。具体到船舶出口额,在2024年一季度已经实现97%的同比增速的情况下,2025年一季度我国船舶出口仍实现2.2%的增长。
机电产品作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商品,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7.1%。其中,通用机械设备、家电、集成电路等商品的出口增速均超5%。
此外,伴随着美国两轮各10%关税的落地,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整体有所承压,箱包、服装、鞋靴、玩具、家具等商品在一季度的出口同比均录得不同程度下跌。
美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关税壁垒高筑的情况,例如上世纪30年代签署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以及特朗普关税政策意图相似,旨在保护和推动美国国内产业发展。两轮关税加征背后的政治动机也相似,均为吸引受到外国竞争冲击的国内选民。
但不同的是,美国此轮关税多了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这实际上也是特朗普政策反复的原因之一,因为如果加征了关税(尤其是诸如全球普征10%的政策),财政收入会明显提升,而如果通过激进关税逼迫其他国家谈判、给予美国利好(如降低对美关税,购买美国能源、农产品等商品,对美投资等),即使最后关税由于谈判成功没有落地,但美国产业发展的阻碍会明显减少并且投资也会部分回流美国。
因而,不论关税落地或因谈判成功没有落地,美国两个目标(业务、投资回流与财政收入增加)或会在施压下实现不同程度的满足。考虑到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两个目标,并且大部分国家妥协的程度远高于20世纪30年代(由于当前美国经济、消费体量、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美国与较多国家对于对等关税的谈判或有望在今年二三季度完成,但中美贸易的谈判时长相比其他国家预计或需更久。
基于对美国、欧盟、越南、墨西哥等经济体的进口份额结构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我国贸易多元化格局较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有所改善,新兴市场与我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发紧密:
从中国出口份额视角看,新兴市场占中国出口份额持续攀升,我国贸易多元化格局较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有所改善。趋势上看,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在我国出口份额中的占比自2018~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持续回落,同时新兴市场占中国出口份额持续攀升。
2024年,美国占我国出口的份额为14.7%,较2019年末读数分别下降2.1个百分点。今年前三个月,美国占我国出口的份额进一步下滑至13.5%;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占中国出口份额持续攀升,今年一季度东盟和拉丁美洲占我国出口的份额分别为17.1%和7.7%,较2019年末读数分别提升2.7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其中东盟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日益紧密,贸易互补不断增强。
考虑到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中国与拉美国家经贸合作、中非合作论坛等一系列经贸领域合作协议,我国贸易多元化格局较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有所改善。
从发达经济体进口份额视角看,中国在美国进口结构中的份额持续回落,但中国在欧盟进口结构的地位则相对稳定。2018~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在美国进口份额结构中对应的份额便呈现持续回落的趋势,读数从2018年的21.2%降至2025年2月末的12.1%。同期,东盟、欧盟和墨西哥在美国进口份额结构的份额则呈现不同程度提升,或表明美国部分对华进口商品需求转移至其他贸易伙伴。
但值得注意的是,拆解欧盟的进口份额结构变化,可以发现中国在欧盟进口结构的地位则相对稳定,2022年以来中国在欧盟进口的份额基本维持在21%左右水平小幅波动,表明在中欧经济高度互补、利益紧密交融的背景下,中欧双边贸易保持稳定发展。
从新兴市场进口份额视角看,越南对华的进口依赖度进一步提升,中国占墨西哥进口份额稳中有升。选取越南作为东盟的代表观察其进口份额变化,可以看到中国占越南进口的份额出现了三次显著跃升,分别是2019年(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2021年(同比增长4.1个百分点)、2024年(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对应的时代背景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供应链受疫情持续扰动、以及美国对华存在进一步加征关税的潜在风险。
墨西哥方面,2018~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中国占墨西哥进口份额稳中有升。综合来看,中国在新兴市场进口份额的提升与新兴市场对于我国出口的支撑相互印证。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中高端制造商品的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带动出口实现高增长的同时有望增强出口韧性。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2024年全年,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交运设备、机械、家电等商品出口实现高增。根据海关总署数据,全年船舶出口同比高达56.6%,集成电路、汽车(包括底盘)、通用机械设备、家电等商品出口则分别同比增长16.7%、15.4%、13.4%、12.8%。今年一季度,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电动汽车等出口分别增长43.2%、18.8%、8.2%。
出口结构方面,对比2019年和2023年,去年我国纺织原料及制品、杂项制品等商品在总出口的占比份额持续下降,而以交运设备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商品出口份额持续提升,显示出我国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的趋势。
综合上述分析,一方面,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潜在风险或对我国2025年出口表现造成一定影响,以纺织服装、玩具和运动装备、鞋靴等品类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率先承压。
但值得注意的是,另一方面,东盟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需求,以及与欧盟之间相对稳定的双边经贸关系,均是当下全球贸易环境高度不确定性下中国出口韧性的重要支撑。
此外,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中高端制造商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预计以上因素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国整体出口的韧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