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浸润,构建“五色育人”教育教学体系
小兴安岭伊春是一座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而衰、因林而转的林业城市,有着优秀的地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伊春职业学院是小兴安岭深处的一所高职院校,公共教学部作为通识教育教学部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将伊春优秀的地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推动“大思政”课和“五色育人”教学体系建设。“用学术讲政治、用思想传递时代声音”,梳理伊春林区开发建设70多年来的历史,挖掘林区精神红色内核,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坚守林业人初心使命,引领小兴安岭林区风尚,为培养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和绿水青山守护者向心而行、砥砺奋进。
党建领航,坚定政治方向,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教育应当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思政教育。“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公共教学部以党建为舵,以专业团队为基,深耕“1平台+3联动+3阵地”思政育人模式。
搭建一个党建云平台——公共教学部“双带头人”工作平台。平台设置支部基本情况、党务知识、“三会一课”、党内规章、主题教育、基层党建示范和课程思政等栏目,旨在规范基层支部建设,抓好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确保教育教学改革与党的教育方针同频共振。
推进三级联动——“党总支—党支部—党员”三级一体联动。强化组织力、凝聚战斗力,党总支制定党建任务清单,各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形成“决策一竿子到底、执行一张网覆盖、服务一条龙跟进”的良性循环。
构筑组织、服务和宣传三大阵地,实现党建工作从“基本面——服务面——辐射面”的整体跃升。建设标准化党员活动室,接入党建云平台,统筹安排老党员带年青党员的“老带新队子”,让组织阵地实现从“物理空间”到“政治高地”的提档升级。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和英日俄语等课程团队天然的专业优势,在文化宣传、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语言服务等方面夯实服务阵地,推动党建工作融入社会服务。基层支部与企业建立党建联建机制,促进3支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等优质职教资源下沉到市域所在的林业企业,拓展宣传阵地,到乡村、林场最基层的地方,去讲好中国故事和伊春林区故事。
党建赋能,把握理论指向,搭建“五色育人”课程体系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是有机统一的共同体,党建要赋能教育教学工作,用教学业绩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效。时刻牢记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线,负有教育改革、教书育人职责,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为“红色引擎”,赋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一是夯实党建“红色”引领与教学融合之基。做到课程建设推进到哪里,通识教育的红色党建就推进到哪里。“党员在哪里,组织就建在哪里,作用就发挥在哪里”,党员是课程团队的主力与核心。
二是坚持党建任务与业务指标同部署同考核。党总支结合“六个龙江”“八个振兴”的奋斗目标,依据学校“绿色森林生态”“蓝色智能工匠”“金色身心健康”和“银色冰雪运动”四大专业群设置,明确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强化通识教育的政治引领、增强思想性和文化性,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通,构建“职业普适、专业融合”“分类分层”“项目化模块化”的“五色”育人课程体系。在所有专业必修内容以外,根据专业群特征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自由选择选修项目和模块。
三是深化“红色引擎”与“五色”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保证体系构建有学理论证和理论支撑,通识课程“五色”教育实施体系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党建聚力,引领价值导向,构筑“兴安岭‘尚’”文化育人机制
党总支带领全体老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人,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塑造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弘扬“创业、奉献、创新、包容”的“伊春精神”,动员党员教师投身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鼓励学生追求在林区建功立业的“风尚”,用青春演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命担当。文化浸润和优良的教风学风,打造了伊春职业学院基层党组织引领事业发展的生动样本。
一是抓住重心,凸显党建向心力。党总支以“兴安岭尚林区文化工作室”为载体,研究文化育人项目。工作室结合学校特色,依据通识教育规律,完成“以党建为‘红色引擎’,构建通识课程‘五色’教育实施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高职公共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课题成果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标准引领 双核驱动 多元协同,高职公共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三对接 三课堂 三平台,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分别获高职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二是坚守初心,强化党建支持力。工作室打造地方文化精品课程“只此青绿是伊春”。以伊春林区历史文脉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通过“回望历史—立足当下—眺望未来”的三维框架,串联起伊春从伐木拓荒到绿色转型的史诗历程,从而系统挖掘出林区红色基因、奋斗精神与生态智慧,打造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价值的文化育人课程。
三是围绕中心,发挥党建凝聚力。牢固树立“抓党建、强育人”的工作导向。党员教师用好课堂主阵地,锤炼扎实踏实、求真务实优良作风,和学生一起讲好伊春故事。组织学生担当宣讲志愿者,将“豪情和大雪齐飞”的“林区三唱”,“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三师”往事,将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林业老英雄马永顺、染绿青山白了头的孙海军这些文化符号和红色基因融入教学,化为坚守林海初心的榜样力量,用思政的“盐”,讲出真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