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鸡百科 手机版
  •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时间 贷款 费用 车辆 银行 公司 企业 万元 自己的 社保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6:39:00    

    英烈,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灯塔。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无数的英烈,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追思英雄、缅怀英烈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并且多次深情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为缅怀革命英烈,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全国大中小学校也纷纷开展了“清明祭英烈”网上网下祭扫活动。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仁人志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总数约370万人,其中有名可查的烈士超过196万名。这意味着在28年间,平均每天约有360位革命先烈献出生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7万余名志愿军英烈埋骨他乡,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与和平。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深刻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山河无恙,皆因无数先烈前赴后继,抛洒热血;国泰民安,皆因万千英雄舍家为国,奉献生命。铭记英烈功勋,既是对其英勇牺牲的深切缅怀和无尽感恩,也是对民族复兴之路的历史叩问与时代启示。他们的奋斗与牺牲昭示后人:民族复兴之路布满荆棘,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能勇毅前行,将强国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然而,近年来,诋毁英烈形象的丑恶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严重歪曲历史事实,更深深地伤害了公众的朴素情感。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和抵制,坚决捍卫英烈尊严。维护历史真实、守护英烈荣光,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更应大力践行和弘扬英烈精神,使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第一,以研为本,夯实理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英烈们以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壮丽的史诗,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新时代呼唤英烈精神的永续传承,必须大力弘扬英烈精神。要围绕英烈精神展开系统化研究,增强其穿透力、解释力和感召力。通过加强学理阐释,将英烈精神的科学内涵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挖掘其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例如,开展“英烈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研究”,探讨其融合之道,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支撑。同时,要将英烈精神教育融入大中小学课程体系,开展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系统教育。例如,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创新引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账本”案例,通过剖析革命先辈如何在危难中坚守信仰、恪守职业规范的史实,组织学生围绕“隐蔽性”与“透明化”展开辩证研讨,将英烈精神具象化为“诚信为本、不做假账”的财经职业操守,实现专业伦理教育与红色教育的深度融合。此外,还应积极依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平台,组织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如定期举办研讨会、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以英烈精神为主题的各类活动,激发学生对英烈精神的研究探索意识和传承实践热情。

    第二,以事传道,讲好英烈故事。立足各区域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我们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应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一方面,深入挖掘红色历史资源,夯实红色文化根基。讲好红色故事,需从历史深处汲取力量,读懂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英勇事迹,深刻体会红色政权、新中国以及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寻访红色遗址、整理革命文物、采访革命后代等方式,收集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还原历史的真实细节。同时,将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壮举内化为“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建设热情,用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娓娓道来。例如,上海“龙华英烈宣讲团”通过深入挖掘龙华烈士陵园的红色资源,结合革命先烈的真实故事,走进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沉浸式宣讲活动,让红色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另一方面,顺应数字化传播趋势,拓展多元传播渠道。红色故事的传播需要与时俱进,借助新技术、新平台和新形式,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例如,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上的“红色故事100讲”系列,通过短视频形式生动展现了英烈们的感人事迹,吸引了广大年轻观众,让红色故事以更加新颖、便捷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从匠心创作到品牌打造,从内容长短搭配到传播形式融合,数字化传播通过创新视听手段和多样化载体,让故事更生动、道理更透彻,让一位位英雄人物从历史长河中“跃”入新时代视野,在润物无声中更广泛、更有效地发挥培根铸魂的育人作用。

    第三,以行为要,捍卫英烈尊严。维护历史真实、守护英烈荣光,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担当。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日益接近,意识形态领域敌对势力的渗透更加活跃,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也愈发猖獗。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政治制度、发展道路,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尤其在自媒体活跃、视频化传播的时代,AI技术生成的虚假信息涌现,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挑战。近年来,一些人利用AI技术在网络平台上伪造英雄烈士的所谓“负面信息”,企图混淆视听,抹黑英雄形象,扰乱公共秩序。这些行为不仅是对历史的亵渎,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严重伤害。正所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要颠覆一个政权,必先颠覆其历史根基;要摧毁一个民族,必先摧毁其英雄典范。面对层出不穷的“野史”和对英烈的抹黑,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进行独立思考,坚决反对并抵制任何对历史与英雄的诋毁行为。要时刻铭记历史教训,维护历史的真实性、捍卫英烈的尊严。这既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坚守的立场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众声喧哗的网络舆论场中,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不轻信和传播不实言论。青少年群体的信息辨别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导,因此亟须加强引导和教育以筑牢其思想防线。同时,还应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斗争,对于错误观点和理论谬误,要理直气壮地予以批判、驳斥和澄清。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练就本领,成为敢于发声、勇于亮剑的时代先锋。

    (本文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党史教学叙事逻辑的文化向度研究”(项目号:2024ZSS031)的中期研究成果。作者分别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原标题:《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王凤仙 徐家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