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鸡百科 手机版
  • 首页
  • 常识
  • 贷款 车辆 公司 企业 自己的 银行 社保 费用 员工 工作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如何与“支配型人格”共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4 09:07:05    

    什么是“支配型人格”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创建了一个理论来解释人的情绪反应,这就是后世非常著名的DISC个性测验,DISC是以下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D-dominance:支配,

    I-influence:影响,

    S-steady:稳健,

    C-compliance:服从。

    威廉·莫尔顿·马斯顿从这四个维度去描述心理健康的普通人群常见的基本的情绪反映。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DISC中的第一人格——支配型人格

    威廉·莫尔顿·马斯顿认为:支配型人格目的性强,思维敏捷,非常自信、积极,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强的竞争意识,目标一经确立便会全力以赴。

    但同时,他们有时又有些草率、专断,因此经常与人发生争执摩擦。

    支配倾向高的个体相信:社会本来就是一个自由竞争的丛林,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理应高低有别。

    在各类人格中,支配型人格是人类群体里最令人恐惧,却也最令人向往的一类人。

    令人恐惧的地方在于:支配型人格往往集自恋、冷血、操控于一身,具有自我中心、漠视他人感受、让他人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的特质。

    而令人向往的地方则在于:这一人格非常善于控制局面,并拥有非凡的决断能力,异于常人的淡定和勇敢和坚毅的意志;对各种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非常强。

    这些特质决定了支配型人格是天生的领袖,或者说是操控者。他们能够带动团队进步,但也容易激起周围人的反感。

    与他们相处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谈到支配型人格,我们很容易想象到一个站在金字塔顶端,对这个世界发号施令的角色。那么,和这样的人相处,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或许,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蓝盈莹。

    在这档真人秀当中,蓝盈莹的表现,几乎为大家展现了一个支配型人格的完全形态。

    1、积极进取,刻苦努力

    蓝盈莹是一个非常有能量的人,生活上她也非常自律有规划,她坚持写阅读笔记,学习英语,对新鲜事物也一直保持着好奇心。

    除了修炼内在,作为一个演员,她在保持外形方面也非常努力,经常做一些运动和健身,体脂基本保持在18%以下。

    每年,她还会复盘自己做了些什么,写下新一年的计划。

    在努力和进取这一层面上,蓝盈莹可以称得上是新时代女性的典范。

    2、竞争力强、好胜心盛

    但毕竟人无完人,随着真人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播出,蓝盈莹也让大家看到支配型人格过于强势、不近人情的一面。

    比如在节目中开始的时候,白冰和蓝盈莹相处得非常好,两人一起完成了很出色的舞台表演,以至于在淘汰环节,白冰相信蓝盈莹会把自己留下来。

    但事与愿违,蓝盈莹选择了人气更高的吴昕。

    白冰在选人环节中只举了一次手,她本来对蓝盈莹和自己的友情非常有信心,最后却被蓝盈莹的好胜心狠狠地打了脸。

    在后续的采访中白冰说道:“我觉得有点失望吧,可能我把它当成了一个是情感的节目,我一直觉得姐妹的感情玩得非常地好,但是今天的比赛让我觉得,它就是一个比赛。”

    不同于白冰的姐妹情谊,蓝盈莹的想法显然更现实,她表示:“这也是会让我觉得很自责很内疚的一点,但是既然做出了选择,其实是没有必要往回看。”

    3、漠视他人感受、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边吴昕正高兴可以被学霸带飞,结果蓝盈莹为了展现自己的乐器才艺,就对吴昕下达了10天内学会贝斯的指令。

    这个要求显然是不可能的,连靠音乐吃饭的黄龄都表示自己也做不到,声乐老师赵兆也表示这样不太合理。

    但即便面对着大家的抗议,蓝盈莹还是在尽力争取,并称:“我可以做得到,昕昕姐也一定可以做到。”

    看着镜头里痛苦的吴昕,很多观众也表示了对蓝盈莹不满。

    的确,这样的表现,真的给人很强的压迫感。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蓝盈莹这个姑娘,可能是个不太讨喜的人,虽然很努力,但她做的每一件事,好像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或者目的性,而失去了事情本身的意义。

    但有多少人否定她,同时也有多少人信奉她:

    有人觉得蓝盈莹不近人情,就有人相信蓝盈莹的公开公正,凭实力说话;

    有人觉得蓝盈莹利己主义,就有人享受蓝盈莹带来的光环,相信她能带着自己走更远。

    支配,会让自己感到幸福吗?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亲社会实验室曾与美国密苏里大学的Kennon M. Sheldon教授开展合作研究,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考察了社会支配倾向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机制。

    研究结果认为:“支配型人格”的幸福指数是比较低的。

    在这个强调集体利益、注重情商的社会环境下,拥有或认同支配倾向的青少年会切身地感受到自己与社会规范的不匹配,导致他们在相应文化中产生“不适感”。

    在这种负面情绪感受中,他们通常会表现得更利己、更吝啬,进而更难以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到更低的幸福感,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与“支配型人格”共处?

    无论这个“支配者”是我们身边的人,还是我们自己,我们首先要学会接受这件事。

    “支配型人格”无非也只是众多人格中的一种,每一种人格都是有优缺点的,我们尽量看到“支配者”们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或者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

    其次,如果是我们周围的某人,尤其是上司属于“支配型人格”,那么你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与他沟通交流,或许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沟通前要充分准备,回答简洁、准确,实话实说;

    不要寒暄、要直奔结果,最好给他提供两到三个方案供其选择;

    状态要自信,他们喜欢有棱角的人,但又不想被别人挑战权威,所以也要给出足够的尊重。

    最后,如果你自己就是“支配者”,那么你就更要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对于锋芒毕露的你而言,缺乏的不是拼搏向上的勇气,而是镇定自若的美感。

    那么,内省,或许才是你每天的必修课。

    日常中的你,经常处于一种“奔赴状态”,要随时解决问题,打怪通关。

    当这样的情绪完全占据内心的时候,人会被情绪主导。你偶尔也应该停下来,整理一下步伐。

    我建议你拿出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做7分钟的正念冥想训练。

    随文章顶端的音频,开始调整自己的呼吸,将自己放置在音频里描述的环境中,跟着音频的引导,尽可能将自我的感官细节融入其中,让每一处描绘都变成脑海里可视化的效果。

    渐渐地,你会感到很多焦虑的情绪正在慢慢消散。

    在音频结束后,你可以试着跳出自我,把自己当做客体,客观地观察自我,扫描自己的意识,捕捉自己脑海里存在的想法。

    如果发现到一些负面情绪,也不必立刻做出反应,尝试着平和地接受它们……

    好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一个全新的正念训练吧!当我们学会瞩目、聆听于此时此刻的自己,这就是最美好的时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