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揭东区不仅拥有“中国竹笋之乡”“中国玉都”的美誉,更是岭南文化瑰宝的沉淀之地。据统计,揭东全区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2项,非遗项目门类涵盖广、特色鲜明。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揭东区税务局以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为契机,组建“税宣小组”,主动走访辖区内多家非遗企业、独立非遗手艺人等,对接“非遗”项目传承发展涉税需求,不断落实落细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和税费服务举措,以实际行动守匠心护传承。
税宣小组走访非遗手艺人
面塑——税惠春风“塑”服务新篇
走访的第一站,“税宣小组”来到了面塑手艺人林翠的工作室。事先已经调色的面团,经过“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一系列制作技艺,就能捏制形成形态逼真,色彩鲜艳的面塑作品。
据了解,揭东面塑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民间节庆习俗,俗称“捏面人”,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在2023年入选揭阳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翠不仅继承了传统的面塑技艺,还紧跟时代脉搏,将中国神话、现代动漫等元素创新性融入非遗作品创作中,塑造出哪吒、白娘子、潮汕英歌等千姿百态、俏皮可爱的“卡通版面塑”,并借助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优势实现破圈传播,推动面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更加生动地展示给大家。
税宣小组走访非遗手艺人
“我这两天正好为如何代开发票的问题而发愁。税务人员来得太是时候了!不仅耐心讲解政策,还悉心教我如何使用电子税务局办税,及时帮助我解决了困扰,为你们的及时服务点赞。”林翠为税务部门的细心服务点赞。
剪纸——巧手裁出税宣新画卷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万千世界在方寸之间绽放......走进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揭阳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蔡如君的工作室,随着剪刀在纸张上轻盈流转发出“咔嗒”清脆悦耳的声音,一幅“税收·法治·公平”的剪纸作品跃然眼前,将税收法治精神融于寸方纸上。
税宣小组走访非遗手艺人
为打破传统技艺的传承壁垒,蔡如君常年活跃在公益传播第一线,她常说:“要无保留地将剪纸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剪纸、接触剪纸、传承剪纸手艺。”自幼承袭传统剪纸技艺的她一直以来致力于创作出更多展示本土地域特色人文和景观的剪纸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剪纸文化魅力。
面对“税宣非遗小组”的到来,蔡如君感慨道:“以前总觉得税收政策跟我们手艺人隔着座山,这回多亏了税务部门的同志上门普及税法知识,让我们对税收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我也要当个税法宣传员!”
税宣小组走访非遗手艺人
酱油——税惠直达老厂焕新力
在揭东区白塔镇,有一家“广东老字号”酱油厂——揭阳市锦盛食品有限公司。循着酱油浓郁的香味,就能找到他家的酿晒场。看着眼前一排排整齐排列的陶土酱缸,古法酿造工艺制作的酱油飘香四溢。
揭阳酱油酿造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桂盛自豪地介绍道:”锦盛酱油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到我这儿是第五代了,我们几代人始终如一日地坚持古法酿造技艺,做足每一道工序。2018年,我们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酱油酿造技艺(揭阳酱油酿造技艺)》传承基地。”
“税务部门一直很关注我们非遗企业的发展,近年我们享受各种税收优惠约8.6万元,特别是这次为我们送上量身定制的政策大礼包,让我真切感受到国家对非遗的支持,也增强了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信心。”黄桂盛如是说。
据悉,揭东区税务局将聚焦主责主业,构建“政策找人+服务上门”双护航机制,精准对接辖区内非遗项目传承和发展中的涉税需求,推动税惠红利和精细服务直达非遗工坊,为非遗企业注入发展活力,提振手艺人传承底气,以“税”力量为非遗发展保驾护航。
文、图丨记者 陈锴跃 通讯员 陈思欣 韦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