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鸡百科 手机版
  •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时间 贷款 费用 车辆 银行 公司 企业 万元 自己的 社保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真情书写民生答卷 担当托举希望之光——庆阳市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纪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8:22:00    

    原标题:真情书写民生答卷 担当托举希望之光——我市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纪实

    庆阳融媒记者 孙玉珍 通讯员 王茜娟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关爱力量多元协同、关爱举措精准可及、关爱建设扩面提质,推动结对帮扶从“基础兜底”迈向“品质服务”,全市2.21万名结对干部与2.56万名“三类对象”建立起“一对一”结对关爱,实现结对关爱“全覆盖”“无遗漏”,形成了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的庆阳经验,以政策温度与实际行动为关爱对象带去实实在在的幸福。

    机制建设有温度

    环县木钵镇刘家塬村村民郭文香因脑瘫致残,刘家塬村第一书记魏巍经常到家中教她学习拼音、用脚写字,并衔接学校帮她入学。魏巍的行动像一束光,照亮了郭文香的人生。

    在我市,有很多像魏巍这样的结对干部,常年奔走在关爱对象身边,倾力解决他们的所求所需。市社会福利院的孤残儿童缺失亲情,23名结对干部成为他们的“爱心爸妈”,进行长期陪伴、物资支持及心理疏导,让孤残儿童体验到亲情温暖,重拾生活信心。在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龙咀子村,市自然资源局的结对干部既当“家庭医生”,又做农特产品“推介官”,为残疾群众建立健康监测档案,助力关爱对象增收。

    一件件贴心的实事,源自全市上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初心以及各级结对干部“脚沾泥土、心怀热忱”的实干精神。

    全市高位统筹强机制,压实责任促实效,通过机制创新与务实举措双向发力,制定出台《庆阳市“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结对干部工作任务清单》,细化帮扶职责,推动帮扶工作从“粗放式走访”向“清单化管理”转型。建立“四级联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帮扶单位监管责任、民政部门牵头实施责任及结对干部直接责任。建立结对干部与关爱对象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干部岗位变动、工作调动和关爱对象新增、退出等情况,及时优化调整结对关系,坚决避免“一人多户”、结对干部及关爱对象空挂等现象,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扶网络。

    2024年以来,华池县将结对关爱列入“8+N”模式主题党日固定内容,通过“双报到、双服务”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关爱活动150余场(次),点亮福利院、关爱群体“微心愿”380多个。合水县将结对帮扶与“唐Q大队”新媒体助农品牌深度融合,既解群众“急难愁盼”,又赋能乡村振兴,推动结对关爱从“输血解难”向“造血赋能”升级,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不落一人、不差一步”。镇原县建立“帮扶成效双向评估”机制,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干部考核指标,确保帮扶工作“不走形式、不务虚功”。西峰区推行“帮扶连心卡”制度,实现干部与群众“微信随时联、电话即刻通”。环县规范帮扶资金使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政策落实有厚度

    宁县焦村镇群众王春娥患有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等疾病,日常出行极为不便。在消费品以旧换新适老化改造工作开始后,宁县民政部门及时为她配备了电动轮椅等设备。“有了电动轮椅,我出门方便多了,想去哪里用手按一下开关就行。”王春娥说。

    我市结合实际,制定多项满足关爱对象所需所求、解决关爱对象燃眉之急的措施,叠加、组合政策红利,增加关爱厚度,实现结对关爱成果可见、可享、可持续。

    为给老年人提供规范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养老服务,我市以“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为目标,积极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适老化改造,争取补贴资金5267万元,累计改造14261户。积极争取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项目,投入资金2219万元,为城乡失能老年人建成家庭养老床位3303张,提供居家上门服务52万人次,覆盖全市63个乡镇(街道)615个村,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居家生活环境。

    在基础生活保障方面,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按时发放各类保障资金,自“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向社会救助对象发放各类保障资金22.95亿元,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6065.98万元,向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1.73亿元。教育救助方面,建立结对关爱家庭学生数据库,为全市2000多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制定了“一对一”优学优教帮扶计划。住房保障方面,面向关爱对象实施危房改造及农房抗震改造,保障关爱对象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司法援助方面,组织法律援助律师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为关爱对象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累计提供法律援助1782人次,切实维护关爱对象合法权益。就业扶持方面,制定印发《庆阳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2024-2025年)》,开展“就业援助月”和“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帮助关爱对象家庭实现就业。医疗康复方面,全面落实经基层首诊转诊的关爱对象在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持续增强“基本医保保基本、大病保险再减负、医疗救助来兜底”的三重保障机制,对关爱对象进行全额和差额资助,资助资金达783.21万元。

    躬身力行有深度

    华池县社会福利院的“大家长”赵娜,为身患重病的肢体二级残疾人刘厚库垫付手术费用,为智力残疾的王志林申请法律援助,为精神残疾的张权申请办理慢性病认定……在全市各地,这样的关爱事例比比皆是,结对干部深度探索解困帮扶路径,用关键措施解决关键问题。

    庆城县引导全县44个社会组织分别与228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动员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及退休教师、医护人员、法律工作者、社工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开展“关爱残疾人从我做起”“守护困境儿童用爱传递温暖”等结对关爱主题活动。镇原县组织开展义诊、义剪、义演、宣讲、培训等活动20多场(次),举办“青润童心·与爱同行”“快乐成长·安全‘童’行”等品牌活动,为关爱对象送去温暖。正宁县开展“慈善筑梦 成就未来”活动,为家庭困难的11名高考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0元。宁县联合甘肃民航机场集团,组织25名困境儿童赴兰州参加“民航相伴、助梦飞翔”研学活动,拓宽儿童视野。市妇联联合天津援环工作组,组织120余名“爱心妈妈”开展“津甘一家亲”结对服务,形成东西部协作赋能心理关怀的创新模式。团市委整合东西部协作资源,争取各类资金70万元,新建“梦想结对小屋”等儿童关爱服务阵地9处,捐赠学习用品、定制棉服、运动器材等各类物资价值183万元。

    春风雨露润心田,一点一滴总关情。如今,在庆阳大地,2.6万份《结对帮扶工作记录表》写满了民生故事,14万次实地走访踏出鱼水情深。这场以爱心为纽带的温情实践,托举起特殊困难群体的幸福生活,为“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注入鲜活注脚,成为陇东大地最温暖的民生底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