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鸡百科 手机版
  •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时间 贷款 费用 车辆 银行 公司 万元 企业 自己的 社保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破败到诗意:一座千年古村的蝶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8:46:00    
    这是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古村的一处咖啡馆(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海 摄

    新华社南昌4月7日电 题:从破败到诗意:一座千年古村的蝶变

    新华社记者张云龙、余贤红

    24岁的张娜本科毕业于酒店管理专业,未曾料到第一份工作会将她带回家乡江西吉安吉州区。

    如今,她常带领游客穿梭于钓源古村之中。这座一度破败的村落,已蜕变为诗意的田园度假地。

    “在这里工作让我学到了制香、插花等传统技艺,还参与创意策划。”作为钓源古村运营团队中的一员,张娜自豪地说,“同学们看到我在这么美的地方工作,都很羡慕。”

    钓源村始建于唐末,至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这里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同宗后裔的聚居地,明清时期曾繁华一时。

    然而,21世纪初,寻求现代化生活条件的村民陆续搬迁至附近新村或城市,至2019年,这里仅剩约20间房屋还有村民居住,且多为老人。全村150栋明清建筑中多数被村民用作农具仓库,部分房屋墙体开裂、屋顶漏雨。

    “尽管政府连年投入数百万元修缮,但村落仍然越来越破败,缺乏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吉州区委书记尹冬苟回忆,彼时,村里仅中心池塘附近的4座房屋尚能接待游客,且每逢游客到访,早已迁居他处的屋主还得专程返回祖宅开门。

    由于管理和经营不善,2019年和2020年,钓源村连续面临4A级景区资质被撤销的风险。当地政府决心要找到既能保护传统风貌又能使古村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这是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古村的欧阳氏祠(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海 摄

    2021年,当地与一家知名民宿品牌达成合作,由其一体化设计、建设并运营。经村民同意后,古村房屋经当地国企租赁后统一转租给运营方,租期20年。房舍改造、道路和水电等基础设施升级的资金由政府负责,而古村的业态引入、景区运营及日常维护由运营方负责。

    经过修缮,古村传统风貌得以保存,且房屋内部功能和舒适度大大提升。很多住宅被改造成特色民宿,部分祠堂则变身餐厅或展厅,一些曾经的牛棚成为特色商店,周边农田则打造成有机农业展示地,春日里是黄灿灿的油菜花海。

    如今,钓源村不仅是热门景区和民宿,更成为文化活动聚集地:建筑系学生来此考察,新农人来参加培训,还举办了全国性国际象棋比赛。

    “第一次在一个古村里比赛,感觉很舒服。”在此参赛的国际象棋女子特级大师李雪怡说,“这里空气很好,没有城市的喧嚣,安安静静的,比较适合下棋。”

    数据显示,钓源古村自2023年开业后次年即实现盈亏平衡,2025年目标是游客量突破百万,营收较2024年增长67%。

    尹冬苟表示,很多人希望找到一个远离都市喧嚣、放慢脚步寻找灵感的地方,钓源村便能满足这种期许。

    游人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古村游览(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海 摄

    据钓源古村运营团队负责人孙志明介绍,古村现在80%的游客来自外地,其中江浙沪主要城市占40%,粤港澳大湾区占30%,南昌、长沙等地占10%。

    钓源村的蜕变也为村民带来切实收益,除了租金和分红,还有就业岗位。张娜等高校毕业生被招募至此,不少老村民也得到了工作机会。63岁的村民欧阳正祖如今在古村担任保安,他笑言:“周围的村子都羡慕我们钓源!”

    得益于当地一以贯之的保护理念,过去20年里村子没有任何新建建筑,钓源村欧阳氏祠每年都会在元宵节举行隆重的祭祖典礼,很好地保存了传统风貌。同时,钓源古村的设施和功能也能很好地贴合当代人生活需求。

    在尹冬苟看来,传统文化保护的关键在于与现代生活融合,乡村遗产保护并非只能在破败与过度商业化之间二选一,运营活化同样能让古建筑重焕生机。

    从破败的村子到令人向往的“慢生活”目的地,钓源村没有对传统村居进行“冻结式”静态展陈,而是构建了富有生机的活态社区。在那些飘着老木香味与现磨咖啡味的静谧院落中,历史未被封存,而是续写新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