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今年1月,一则新闻在航空航天领域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四川虹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虹鹰公司”)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系统首飞成功。这家公司正是来自“科技创新 产业集聚”的内江高新区。
四川虹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系统首飞成功(图据受访者)
科技创新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内江高新区着力搭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各类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中试研发平台、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60余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余户。一个个科技成果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区域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内江高新区科创园(摄影:黄晓庆)
贴心服务
护航企业发展之路
近日,记者来到了四川虹鹰公司。2025年初,整体搬迁至白马园区后,公司坚持边建设边研发边生产,租用白马高端制造装备园标准厂房C1号楼,厂房面积约1.4万平方米。“这个月近百台设备正紧锣密鼓进场安装调试,预计5月形成批量产能。”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
四川虹鹰公司联合清华大学教授专家团队,深耕中小推力航空发动机研制,现已具备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制、批产、试验及维修保障全流程的能力。公司着力突破无人系统动力装置关键核心技术,与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和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四川虹鹰公司已获批建设内江市企业技术中心、内江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内江市航空动力科技创新中心。
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内江高新区为企业提供了保姆式服务,指定专人对接企业,主动询问有无困难,及时帮忙协调解决。
该工作人员给记者举例说道,清明节前,内江高新区经济合作局工作人员例行上门询问项目进展,当时公司反映了电力容量、园区环境等问题,经合局快速反应,迅速协调电力、高投等单位,利用清明假期加班解决相关问题,保障了节后公司上班正常开展工作。
搭建研发平台
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依托已落地企业,内江高新区前瞻布局绿色氢能、空天科技、人工智能等产业,一批又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投产,未来产业起步成势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助力。
去年,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成功入选《四川省制造业重点中试平台名录》,作为省级重点项目和2025年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该项目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和未来产业,旨在搭建高能级平台,助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融入成渝科创走廊和成渝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依托中试研发平台,2024年,内江高新区引进中试孵化项目3个,促成科技成果对接4项,落地科研项目4个。建成西南交大·内江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原子级抛光、清洗、新触觉、微纳制造与传感研发中心落地。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2亿元,实现翻倍增长,总量居全市第一;企业研发投入费用上报数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52.81%。
2025年,内江高新区将以贯彻科技政策落地为主线,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为重点,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目的,助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6个重大科技专项领域建设,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积极向上争取科技资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