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亮著《别字之辨》近日由济南出版社出版。
本书共60万字,共有词条1300余组,每组按照《现代汉语词典》拼音顺序排序,由A开头的“哎·哀·唉”至Z开头的“坐·做”,便于查检。其中,也有一些例外,如按照词组知名度、使用率或日常习惯放在一起排列。每一组词条,都是从词条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书的书写讲起,追本溯源,厘清汉字内涵,并对其读音和词义进行逐一辨析,揭示出其易误易混的原因,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汉字。
在本书“代序”《别了,别字先生》中,吴永亮写道:“我们常把错别字绑在一起讲。其实,错字就是错字,别字就是别字,两者隔着很远的距离。错字,其实本身不是个字;别字是个字,只是应该用甲却写成了乙,说白了就是用的不是个地方。笔者个人认为,别字造成的危害往往远远大于错字。错字时,人们会去猜测正确的字是什么,然后判断表达的意思。别字则不同,人们会当作正确用字去理解,从而造成小则博得人们一笑,大则损失家庭财产、企业利益甚至国家利益的后果。如20世纪80年代初,乌鲁木齐一家面粉厂从日本制作了一批包装袋,结果把乌写成了‘鸟’,损失了好几百万。这是别字的害。”
吴永亮表示,别字的种类,大致分为形近而误和音近而误两大类。形近而误:汉字的成分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许多近似的成分,很容易引起书写上的错误。音近而误:有些形近而误的别字,同时也是音近而误,如班与斑、侯与候、辨与辩。不过在很多情况下,字形并不近似,只因读音相同或相近,也易造成误写,特别是使用拼音输入法时这种比例较高,要是输入拼音再加上盲打,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要想找到避免别字的途径,了解字的本义才是根本大法。本书力求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全国集中识字教学传承人、著名儿童识字专家、《汉字不难学》主编张立表示:“汉字是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复合体。吴永亮先生的又一力作《别字之辨》即将与读者见面。该书从《说文》字形溯源,在讲述汉字故事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别字的辨析,把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以义为核心,分析他们的相同与不同,抓住两个字的本质区别,所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每一位翻开这本书的朋友,都会受益匪浅,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也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宋遂良先生认为:“这本八十六万字的别字辨析,共收录容易用错的汉字约一千三百组,是作者三十多年日积月累后的厚积薄发,你可以放到案头慢慢地当作休闲书看,要用的时候找找,特别是写作时放到身边,可随时供你询问,实在是一位招之即来、来之能用的好老师,是一本实用的精炼的有趣的好书、奇书。”
吴永亮,1962年生,江苏溧水人。1980年9月经地方高考进入济南陆军步兵指挥学校学习。多年来从事报刊、图书出版管理工作。在《青年记者》开辟“读报札记”“话说部首”,在《中学生读写》杂志(明天出版社)开辟“字说字画”“扑朔迷你”,在《祝你幸福》杂志开辟“字里情怀”等专栏。
记者:钱欢青 编辑:江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