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并序)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著名的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二十岁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开元十九年(731年)至唐朝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先后在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任谋士。后返回宋地务农。天宝八年(749年),为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任封丘尉一职。后辞官前往长安居住,结识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并任职于军中。此时高适已快半百。
高适没想到,他坎坷半生,却在时势中迎来了自己的机遇。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高适随同哥舒翰防守潼关。潼关被破之后高适趁乱逃离并追寻唐玄宗至成都。之后高适在两年内连升数级,擢升为谏议大夫。天宝十五年(756年),永王璘谋反。朝廷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璘。
之后高适先后任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后升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高适的军旅生涯是他边塞诗歌的鲜活材料,所以他的诗歌里有很多对战争的思考。比如《燕歌行》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位主将因为轻敌,而导致战事失利。
序中作者表明了写这首诗的缘由。开元二十六年,有人跟随主帅出征而还,写下《燕歌行》给高适看。高适因此对此事有感而发,和诗一首。主帅,即序中的张公,就是唐朝名将张守珪。诗歌所描绘的战争正是唐朝与奚人之间的一场战争。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部将赵堪、白真陁罗等人假借张守珪之名,令平卢军使乌知义率领骑兵截击反叛的奚人于湟水之北,结果唐军先胜后败。张守珪隐瞒败绩而谎报大捷,事实泄漏后玄宗派遣内常侍牛仙童前往幽州查考实情。张守珪用重金厚礼赂贿牛仙童,牛仙童于是也表示张守珪确是大捷,又逼迫白真陁罗自杀。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牛仙童因为受赃一事被人发觉,张守珪以旧功减罪,被贬为括州刺史。
全诗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汉家……照狼山。第二部分:山川……解围。第三部分:铁衣……刁斗。第四部分:相看……将军。
第一部分写将军出征。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破格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汉家:在这里指唐朝。横行:在疆场从横驰骋。非常:破格。
接着作者写了出征时候的具体场景。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校尉紧急传文书飞奔穿越沙漠,敌军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摐(chuāng ):敲击。金:一种行军乐器。榆关:山海关。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此处泛指东北滨海地区。点名了战争发生的地点。羽书:万分紧急的文书。瀚海:沙漠。单于:古代匈奴首领。此处泛指敌方首领。狼山: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帜,一在河北易县,此处同样也是泛指敌军所处的地点在大唐东北一带。
第二部分,作者写了战斗经过。山河萧条满目,直到边境的尽头。胡人骑兵在风雨中冲锋而来。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蔑视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仍未破除敌军包围。极边土:直到边境的尽头。凭陵:冲击。轻敌:蔑视敌军。在艰苦的环境里,战士们拼死到最后一刻,而此时的将军却还在歌舞升平!
第三部分,作者写征夫与思妇之间的思念。战士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丈夫远去时思妇独自啼哭。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战士在蓟北徒劳回头看。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杀气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铁衣:铠甲,此借指远征战士。玉箸:白色的筷子,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三时:指一天的早、午、晚三时。刁斗:军中巡夜打更的铜器。
第四部分,作者写战士英勇赴死的情景。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着鲜血纷飞,战士为国捐躯,难道是为了功名利禄?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李广将军。李广不仅个人武器高强,而且体恤手下将士,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司马迁评价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什么这位赴死的战士会在临死之前思念李广呢?因为李广是理想中的将军,是值得部下追随的将军。而前文中的将军呢?当战士们拼死沙场时候,自己却歌舞升平。很显然,这场败仗与将军的轻敌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