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春波】3月31日晚间,欣中科技、上海贝岭、华天科技三家半导体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其中上海贝岭、华天科技利润双增,欣中科技净利润则出现下滑。此前一日,8家半导体行业上市企业发布年报,其中5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余3家同比下滑。
Wind数据显示,按照中证指数行业类2021标准(下同),截至4月1日,118家半导体A股上市企业已通过年报、业绩快报发布财务数据,占比接近75%。其中95家企业同时披露了营业收入、净利润的同比变动,52家企业净利同比增长。
8家半导体企业同日发布财报,不同企业体感“温差”不一
3月30日晚间,普冉股份发布了其2024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8.04亿元,同比增长60.03%;实现净利润2.9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6亿元,同比增长388.11%。
对于业绩增长,普冉股份解释称,公司所处半导体设计行业景气度回升,在消费电子等下游市场需求带动下市场有所回暖,公司把握契机,持续丰富和优化产品品类和结构、不断开拓市场领域和客户群体,同时随着公司近年持续高投入的研发项目逐步落地,公司快速把握新增领域增量市场机遇,提高新产品市场渗透率,全年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
据第三方研究机构IBS 2025年2月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约为6,220亿美元,同比增长22.4%。行业整体回暖同时,也呈现出结构性分化趋势,在AI及部分消费电子的带动下,先进制程芯片需求持续强劲。
根据财报数据,2024年度,普冉科技产品综合毛利率达到33.55%,较上年同期上升了9.26个百分点。主要系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和加强供应链管理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当日发布2024年年报的企业中,还有峰岹科技、扬杰科技、东软载波和炬芯科技分别实现业绩双增。其中炬芯科技业绩增长得益于产品渗透率的稳步提升,其端侧AI处理器芯片凭借低功耗、高算力的优势,出货量不断攀升,销售收入实现倍数增长。
但实际上,并非每家半导体企业都能够在2024年度实现业绩增长。
3月30日晚间披露财报的半导体行业上市企业中,振芯科技、有研硅及卓胜微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其中振芯科技和卓胜微下滑幅度较大,分别为44.91%和64.2%。
对于业绩变动,振芯科技年报数据显示,其北斗导航综合应用业务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886万元,远低于集成电路业务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合计减少规模;卓胜微高端化、负载模组产品销售占比提升,导致其原材料及封测费比重增加,其中射频分立器件业务人工及其他同比增长1156%,射频模组原材料同比增长41.16%、封测费同比增长38.09%。
中芯国际营收、净利暂列第一,半导体产业不同环节业绩分化明显
截至4月1日下午,年内披露2024年年报的半导体上市企业总数达到40家,如果考虑到已通过业绩快报披露业绩数据的企业,年内披露业绩数据的半导体行业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18家,占上市企业总数的74.21%。
在已披露业绩数据的118家半导体企业中,中芯国际以营业收入577.96亿元、净利润36.99亿元位列第一,华天科技、华虹公司、华润微、晶合集成则分别位于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名,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4.62亿元、143.88亿元、101.19亿元和92.4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排名前五的企业中,中芯国际、华虹公司和华润微三家企业净利润均出现下滑情形,其中华虹公司的下滑幅度超过80%。
据悉,华虹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也是行业内特色工艺平台覆盖最全面的晶圆代工企业。关于业绩变化,其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2024 年,半导体市场整体需求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并呈现结构性分化,受汽车、工业、新能源等领域的需求相对疲软及国内相关产能释放等因素的影响,公司部分工艺平台的销售价格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此外,在利润变化的解释中,华润微也提到了“产品价格竞争较为激烈”。而中芯国际则解释为,本年晶圆销售增加、产品组合变动和折旧增加。
与此同时,华虹公司也在其致股东信中表示,2024年第四季度,位于无锡的第二条 12 英寸产线——华虹制造项目顺利投产,其“8 英寸+12 英寸”战略实现了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预计从2025年开始将带动收入的稳步提升,为未来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注意到,尽管遭遇各种不确定因素。但华虹公司2024年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也接近满产,且整体业绩表现逐季提升。2025年,华虹公司还将逐步释放更多产能。中芯国际也在其年报中提到“产能利用率 85.6%”,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实际上,在价格竞争影响下,集成电路制造和封测环节上市企业盈利均出现大面积下滑情形。如在已发布2024年度业绩数据的8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中,仅晶合集成一家净利润同比增长,在6家披露营收、净利润变动的封测企业中,也仅有两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而在48家披露营收、净利润同比变动的企业中,29家企业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半导体行业并购重组提速,年内已有23家企业发布30起重组事件
3月31日,北方华创和芯源微同步发布公告。芯源微公告显示,持股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沈阳中科天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天盛),通过公开征集转让的方式协议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69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41%。
而在此20日前,双方还曾同时发布公告,北方华创将受让芯源微9.49%的股份,如两次协议受让均过户完成,则北方华创对芯源微的持股比例将达到17.9%,成为芯源微第一大股东,北方华创计划通过前述协议受让和改组芯源微董事会,取得芯源微控制权。
北方华创认为,公司半导体装备业务的主要产品包括刻蚀、薄膜沉积、炉管、清洗、快速退火和晶体生长等核心工艺装备,与芯源微业务同属集成电路装备行业,但产品布局不同,具有互补性,有利于双方协同效应的发挥。
北方华创连续受让芯源微股权,是本轮A股并购大潮中半导体行业首例“A控A”并购。而在这次并购背后,A股半导体行业并购重组大潮已经涌起。
Wind数据显示,按照首次披露日标准,年内已有23家半导体上市企业发布30起并购事件(剔除双方同时公告后为27起)。从并购目的来看,多数企业并购的初衷为横向整合与战略合作。
国开证券研报显示,半导体属于技术、资金壁垒极高的行业,强者恒强的特征尤为显著,并购重组有助于加强市场、技术、资金等资源整合,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产业链协同和优势互补,从而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而且并购新政明确放开未盈利资产并购。
国开证券认为,行业周期复苏态势下,现金流和估值将迎来改善提升,从而提升并购重组的活跃度;加之当前A股IPO阶段性放缓的背景,半导体行业并购重组将步入机遇期,催化板块投资价值提升。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