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鸡百科 手机版
  •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时间 贷款 费用 车辆 银行 公司 企业 万元 自己的 社保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企业出题师生答,北京第四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增产业应用赛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3:52:00    

    品一品机器人泡的茶、看一看AI制作的MV、听数字人“京小创”介绍赛事安排……4月8日,在科技与未来感十足的氛围中,北京第四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5月9日之前,创业团队登录“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官网即可完成网络报名。

    与往年相比,本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赛道更广泛,新增人工智能赛道以及产业应用赛事,引导高校师生面向企业需求进行科研攻关,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与此同时,获奖比例提高,大学生们获奖机会更多了。

    紧跟社会发展潮流,今年增设人工智能赛道

    记者了解到,本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和高职赛道。其中,高教主赛道设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民生服务、文化创意、乡村振兴、大健康等六个分赛道。高职赛道为独立赛道,不设分赛道。

    “今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技术发展趋势,新增设了人工智能赛道,引导高校师生紧跟社会发展前沿进行科技创新。”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副主任苏秀丽表示。

    与此同时,今年大赛还新增了产业应用赛事,强调国产国用和国内技术自主研发,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落地,由组委会和华为联合命题,围绕“鲲鹏全栈根技术”和“昇腾AI技术及产品”,打造软硬件解决方案,引导高校师生面向企业需求,踊跃投身科研攻关第一线,加速高校师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

    大赛采用单位推荐报名、网评初赛、网评复赛、分赛道现场决赛、总决赛(包括排位赛和冠军赛)五级赛制。创业团队可在3月26日至5月9日期间登录“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官网开始报名;单位推荐报名时间为5月12日至5月16日。5月19日至6月5日为网评初赛和网评复赛阶段。6月上旬将进行分赛道现场决赛。

    根据赛事要求,报名参赛者应为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在校生及毕业五年内的学生(含留学生)或其他省市普通高等学校北京生源在校生及毕业五年内的学生,作为工商注册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已注册公司)创立的企业,或作为团队负责人(尚未工商注册)组建的创业团队(以下统一简称“创业团队”)。其中,毕业生毕业时间应在2020年1月1日之后。

    苏秀丽提到,今年大赛报名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北京中关村学院学生也纳入到参赛对象范围之内,“北京中关村学院是一个国家级的科研教育机构,汇聚了很多创新人才,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将有潜质、有科研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团队汇聚到一起,共同为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更多优秀成果。”

    记者了解到,总决赛冠军团队将获得奖金20万元,每支亚军团队获得奖金10万元,每支季军团队获得奖金5万元。 “根据大赛规则,网评初赛中的前40%可以进入网评复赛,也就是获得了分赛道的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与往年相比大大提升。”苏秀丽表示,今年大赛的获奖比例提高的同时,能够获得奖金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数量也增加到了6支,其中冠军一支团队、亚军两支团队、季军三支团队均可获得奖金奖励,“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在比赛中有获得感。”

    此外,大赛期间将同期开展六项活动,即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京彩大创讲堂、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创业企业体验日、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百粒‘金种子’项目(2025)”遴选、“京彩青春·创响未来”创业项目市场对接活动。

    为大学生提供赛、孵、投、转、融五位一体的创业扶持

    记者了解到,大赛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届,反响热烈,成果丰硕,累计吸引1.6万余支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参赛。

    当天,北京市教委发布《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2025)》,从项目发现机制、关键要素支持、资金保障、项目落地转化等四个维度提出15条精准支持措施,旨在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打造“赛-孵-投-转-融”五位一体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据此,北京市教委将为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免费场地支持,同时为团队提供包括政策咨询、工商注册、专业培训、导师辅导等多项内容的全链条、全流程、全方位创业孵化服务,努力打造成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阵地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

    此外,除“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基金持续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之外,市教委还将推动成立“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联盟,建立社会资本共同孵化、接力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工作机制和通道。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王心

    相关文章